生态环境部: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业内预计,到2030年碳达峰时,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
来源: 证券日报 作者: 郭冀川
7月21日,生态市场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环境坚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下称“全国碳市场”)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部逐步扩工作定位。持续强化市场功能建设,大全到年到亿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,国碳丰富交易主体、行业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。覆盖范围峰
今年7月16日,业内预计元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满一周年。碳达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,累计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,交易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,望达是生态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。截至2022年7月15日,环境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.94亿吨,部逐步扩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。
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(2022)》预计,完成电力、石化、化工、建材、钢铁、有色、造纸、航空八大行业覆盖之后,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至70亿吨,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%左右。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,到2030年碳达峰时,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。
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年来,全国碳市场成效卓著,已经初步构建了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,展示了推动企业低成本减排示范作用,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方略。未来一旦将电力石化等八大行业实现全覆盖,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意义重大。
陈佳说:“碳交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循序渐进,解决不同行业、不同企事业单位的碳交易定量和定价问题,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。”
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。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发放给企业碳排放配额,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其拥有的配额,为了完成履约,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。
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此前也表示,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仅纳入发电行业,交易方式仅限于控排企业对配额进行现货交易,不利于活跃市场,部分企业对碳交易机制还不熟悉,存在观望心态。
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,可以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,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围绕碳排放权交易、碳减排项目交易以及各种衍生品交易将碳技术与金融相结合,有利于缓解企业节能减排、转型升级的融资难题,对企业意义更重大,更能推动碳市场的繁荣。
(责任编辑:休闲)
- ·完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
- ·(中国这十年)重庆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99万人 高层次人才增幅达93%
- ·兴业证券配股价较6年前降逾三成终落地 “现价+分红”原股东或已亏损15%
- ·腾讯控股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服营收422亿同比增1%,商业支付金额增速受疫情影响放缓
- ·游戏工委报告: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
- ·城市虚拟代言人争夺赛:青岛、杭州、眉山等地加速入局
- ·美国7月份零售销售持平 受到汽油和汽车销售的拖累
- ·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可期 商业保险如何参与
- ·国家统计局2022年第4统计督察组向江西反馈统计督察“回头看”意见
- ·增程式技术落后?李想回应:5年内增程式仍是SUV最佳方案